一、性能衰减到 “无法满足使用”
电池的核心价值是提供续航和动力,当性能衰减到影响正常使用时,就需要更换,具体可通过 3 个场景测试:
续航骤减:充满电后使用时间大幅缩短
对比新电池状态:若刚购买时充满电可连续钻孔(如 Φ6mm 木板孔)30-50 个,现在同样工况下仅能钻 10 个以内,或续航直接缩短超过 50% ,说明电池容量已严重损耗(锂电池循环寿命末期,容量会降至初始值的 70% 以下,此时续航会断崖式下降)。
直观感受:日常拧螺丝时,刚用几分钟就出现 “动力不足”(转速明显变慢、扭矩下降,拧不动稍硬的螺丝),即使重新充电也无改善,属于典型的容量衰减。
充电效率异常:充很久不满,或一充就满、一用就没电
充电时长异常:用原厂充电器,新电池时 2-3 小时充满,现在充 6 小时以上指示灯仍不跳绿(未充满),或仅充 30 分钟就显示满电,但拔掉后用 10 分钟就没电 —— 前者是电池内部电极老化,无法正常接收电量;后者是 “虚假满电”,电池已无法存储电量,仅电极表面有少量电荷。
充电时异常发热:充电过程中电池外壳温度超过 50℃(手感烫手,需立即断电),说明电池内部存在短路或电解液分解,继续充电有鼓包、起火风险,必须更换。
低温性能崩溃:常温下正常,低温下几乎无法使用
锂电池低温活性会下降,但正常电池在 5℃左右仍能保持 70% 以上续航;若在 10℃环境下,充满电后开机就提示低电量,或启动后立即停机,说明电池内部 SEI 膜已严重破损,无法在低温下维持正常放电,属于不可逆损伤,无修复价值。
二、外观出现 “安全隐患”
电池外观变形、破损是明确的 “报废信号”,一旦出现以下情况,无论性能是否正常,都必须立即停用并更换,避免安全事故:
1.外壳鼓包、变形
最危险的信号:电池表面出现凸起(如原本平整的外壳鼓起小包,或边缘变形),是内部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锂晶枝刺穿隔膜导致的,继续使用可能引发外壳破裂、电解液泄漏,甚至起火。即使鼓包后仍能短暂使用,也绝对不能留存。
2.外壳裂纹、漏液
若电池外壳有明显裂纹(尤其充电接口附近),或表面出现黏腻的液体(电解液,通常为透明、淡黄色或粉红色),说明电池已发生物理损坏,内部结构暴露,可能存在短路风险,接触后还可能腐蚀电钻接口,需立即更换并清理电钻触点。
3.触点严重氧化、生锈
电池充电接口的金属触点若出现大面积发黑、生锈(用棉签擦拭后仍有明显腐蚀痕迹),且清理后仍无法正常充电(充电器指示灯闪烁、接触不良),说明触点已深度氧化,无法传导电流,且氧化可能已蔓延到电池内部,继续使用易导致充电过热,建议更换。
三、使用时出现 “异常现象”
除了性能和外观,使用中的异常表现也能反映电池问题,需结合以下情况综合判断:
1.电钻频繁 “断电保护”
正常使用时,电钻仅在超负载(如钻头卡住)时触发过载保护;若未过载时,开机后频繁自动停机(停几秒后又能开机,但很快再次停机),说明电池放电电流不稳定,内部电芯一致性差(部分电芯已失效),无法持续提供稳定电流,影响使用且有安全隐患。
2.电池与电钻接触不良
排除电钻接口灰尘、异物后,电池插入电钻仍松动,或需要反复插拔才能通电,且使用中晃动电钻就会断电 —— 若更换其他正常电池后接触良好,说明该电池外壳或接口已变形,无法稳定连接,长期使用会导致电钻接口磨损,建议更换。
3.循环寿命已达上限
多数优质锂电钻电池循环寿命为 500-1000 次(一次完整充放电为 1 次循环),若使用时间超过 3 年,且平均每周充放电 2-3 次(累计循环次数超 300 次),即使外观、性能无明显异常,也建议提前更换 —— 此时电池已进入 “衰减加速期”,可能突然出现性能崩溃,影响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