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记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记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2020-12-30

“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上(3月28日摄)。新华社发

  2013年10月,山东港口青岛港组建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

  2020年12月,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创出47.6自然箱/小时的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他们,是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

12月27日,张连钢(前右一)围绕新系统研发课题与信息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优化方案。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拒绝“天价”,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代表港口集装箱装卸的高端形态,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但在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闻,因为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

  青岛港在2013年决定建设自动化码头,而重任就交给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钢——一名有30多年码头管理、设备管理和科技创新经验的老港口人。

    12月27日,“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球首创的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建设工地上,与施工方研究优化施工方案。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取经”,但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

  “不准下车,不准拍照,只能远远观望,更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当时,大家心里特别窝火。”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说。

  国外同行只给连钢团队一条路:买,而且开出了天价!

  这样的方案被张连钢否了,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核心技术不向青岛港开放,码头投产后青岛港无法根据自身生产实际优化系统。

12月27日,“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线调研。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每个港口特点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张连钢说,“我们要根据青岛港口实际、货源结构、码头流程、操作习惯等,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自主创新,为自动化码头装上“中国大脑”

  设计之初,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码头要用什么设备、怎么布局、怎么控制运转、运行后有什么问题,我们统统没概念,所有细节都要一一设计。”李永翠说。

  在“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中摸爬滚打,自动化码头轮廓在连钢团队的图纸上一点一点成型。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他们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有时已敲定方案,因为一个细节调整,所有数据都要重新核算。

  一个个通宵达旦,一次次推倒重来,连钢团队仅用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设计方案,这项工作在国外至少需要三年。

12月27日,“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在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远程监控室研究如何改进设备运行。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码头建造和设备研发上,连钢创新团队同样是从零起步,而且要做到比国外自动化码头更好。以自动导引车(AGV)为例,连钢创新团队打破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技术垄断,研发了基于钛酸锂电池的小容量、长寿命、高功率的动力系统和循环充电模式,AGV电池重量从13吨减为2吨,寿命从2年延长为10年。

  解决世界性技术难题的一连串自主创新,组成了“中国大脑”的自动化码头:

  首创港口大型机械“一键锚定”自动防风技术及系统,破解了港口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世界性难题;

  采用物联网感知、通信导航、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码头作业的全流程智能调度和智能化高效管理;

  ……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有受理和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

12月27日,“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在讨论由山东港口青岛港全球首创的集装箱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方案。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超越自我,成“智慧码头”领跑者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开港运营,在“中远法国”轮作业中,桥吊单机效率达26.1自然箱/小时。国外自动化码头的桥吊单机效率要达到25自然箱/小时,至少要开港1年以上。

12月27日,“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在研究自动化轨道吊的智能化设备管理。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此后,连钢创新团队不断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2017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他们一举创出单机效率39.6自然箱/小时的新纪录,标志着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今年12月17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创出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12月27日,“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围绕码头建设运营中遇到的新课题进行研究。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而是不断突破自我。他们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不仅减轻设备自重约10吨,降低了设备机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实现零排放。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张连钢说。

 

 

 

广州市广镒机电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新华网

热门资讯

1法治政府建设巡礼】上海黄浦:

“六六夜生活节”,在外滩枫径开街一周年之际掀起夏日音乐新浪潮,展现外滩精彩夜生活。

2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

举行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发布,激励网络正能量生产和传播。

3高职教育让千万贫困家庭走出

规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互换关系,进而规定在特定领域两个教育系列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权利的制度。

4发挥行业智库作用 这里取得一

坚持以“四个面向”为引领,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提升三大能力、统筹九项任务、实现六个一流”发展思路,强化创新发展顶层设计,统筹组织原创基础性、宏观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先进实用技术等“四类”科研任务

52021高考成绩明起陆续放榜 志

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有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6“团圆”行动,圆了团聚梦 全国

公安机关将继续对拐卖犯罪零容忍,对查找解救失踪被拐儿童零懈怠,让更多的不幸家庭圆了团聚梦。

7广州荔湾区芳村片区调整防控

荔湾区还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推动芳村片区市场经营单位有序恢复营业。

8国家卫健委:16日新增新冠肺炎

本土病例4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最新更新

社会百象

more